CenterNet论文笔记-Objects as points

论文:Objects as points
论文链接:https://arxiv.org/abs/1904.07850
代码链接:https://github.com/xingyizhou/CenterNet

Preface

这篇文章(Objects as points)同样构建的模型同样也叫CenterNet,一个研究团队是来自德克萨斯州大学的学生,另一篇则是来自国科大和华为诺亚实验室。两篇共同点都是基于CornerNet的框架,对其做了一定程度的改进,但改进方向不相同,本篇CenterNet主要是借鉴了CornerNet从关键点检转到目标检测的方法,而华为诺亚实验室的CenterNet则主要是找到了CornerNet存在未利用到物体内部特征,无法感知内部信息的缺点,对该缺点做了改进。简单介绍了两篇CenterNet,现在着重介绍下本篇CenterNet吧。

Introduction

在本文中,作者很专业地指出了one stage approach和two stage approach的区别

One stage approach: 在图像上滑动复杂排列的可能bbox(即锚点),然后直接对框进行分类,而不会利用到物体内部特征,无法感知内部信息。

Two stage approach:对每个潜在框会重新计算图像特征,然后将那些特征进行分类。

并且作者认为后处理,即 NMS(非极大值抑制),通过计算Bbox间的IOU来删除同个目标的重复检测框。这种后处理很难区分和训练,因此现有大多检测器都不是端到端可训练的。

作者将自己的方法CenterNet与one stage approach做了详细的对比,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点区别

由于本文的CenterNet没有设置Anchor,而是通过关键点,因此不用设置阈值来区分前后景

同样也是由于Anchor Free的原因,不需要使用NMS。

CenterNet与之前目标检测框架比起来,使用了更大的特征图,仅仅只缩放了4倍,而此前的目标检测框架往往缩放8,16,32倍等。

可以看到算法在效果和效率之间能取得很好的平衡!

Method

这里主要和CornerNet做一个对比,来详细的了解一下CenterNet所做的创新(个人感觉相比于华为诺亚实验室提高5%的创新点,本文稍显简单)此处借鉴:AI之路-CenterNet笔记

  1. CenterNet与CornerNet相同,都是采用Heatmap来进行预测,所不同的是CenterNet预测的是中心点,而CornerNet则预测的是左上角点和右下角点,CenterNet在关键点的处理上是借鉴CornerNet的,引入了预测点的高斯分布区域计算真实预测值,对该点不是很理解的同学,可以阅读CenterNet——Objects as Points论文解读,引用一张图来简单说明一下。高斯分布即真实object中心点处Heatmap的值为1,而靠近中心点的值不完全设置为0,而是呈高斯分布逐渐减小。在损失函数的设计上,CenterNet同样借鉴了CornerNet,将Focal loss融合进自己中心点检测的损失函数,在上面的链接中非常详细的解释了该损失函数的原理。
  2. CenterNet和CornerNet同样使用了offset来对下采样导致的坐标误差进行微调,但是CornerNet使用的是在坐标误差中多次被应用的Smooth L1 loss,而CenterNet则使用的是L1 loss。其实这个offset是可选的,并非一定要使用,只是使用的话效果会有所下降(做比赛,刷榜的时候可以考虑的策略)
  3. CornerNet是通过组合左上角点和右上角点来组成候选框的,那么CenterNet如何通过中心点来获得候选框呢?CenterNet则是使用暴力法,直接通过回归得到候选框的宽和高,同样宽、高的损失函数同样是L1 loss,因此其整体的损失函数由3部分组成,第一部分是中心点分类的损失,第二部分是尺寸(宽、高)的损失,第三部分则是中心点偏移点的损失

因此可以推测出(论文竟然没给框架图),CenterNet预测得到三种Heatmap,第一种中心点分类:[1,C(类别数),128,128]、[1,2(宽、高),128,128]、[1,2(偏移量),128,128]。

Experiment

可以看到与大部分检测相比,CenterNet的FPS几乎碾压,准确率也能保持在中上的水平。

Note

本文CenterNet在检测的时间和效果上做到了比较好的权衡,虽然算法也相对简单,但能将同一个框架应用到不同的领域,是十分棒的一个模型!